这个涨法,几十年未见。
越来越多中小企业正在有单不接,因为这个生意,他们做不起了。


看着桌上的100多份涨价通知函,杭州一家装修公司的负责人王先生很郁闷。
从去年7月开始,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不断发来调价函,从石膏板、板材、管材、线材到商砼(混凝土)、轻钢龙骨等,无一例外地要求涨价,而且不止一次。

这让他很为难。年前已经与客户签了的单子,本来满打满算能赚个10%,现在材料全部涨价,成本都收不回来。但这个亏损,只能他自己承担。
和他一样焦虑的大有人在。
“疯狂,真是疯狂。”一家食用油企业的高管在谈到当下原材料价格刹不住地涨价时,忍不住连用了两个“疯狂”。
他所在的食用油行业,两种主要油料——豆油和菜油都高度依赖进口,从去年下半年以来,价格都在翻倍地上涨。
豆油价格从去年最低4000元/吨涨到了4月的近万元每吨,仅4月就上涨2.29%;菜油去年5-6月时***格为7000元/吨,到现在也已涨到了12000元/吨左右。
各行各业都感受到了原材料上涨带来的压力。黑龙江齐齐哈尔的一个牧场里,奶牛每天吃着和原来一样的玉米、进口苜蓿、青贮和豆粕等饲料,但老板每天却要为一头牛多付出10元餐费成本。
东莞一家年生产5亿个铁罐的企业,今年开工发现,生产用的铁料单价从5000多元/吨涨到了9000多元/吨,仅这一项,成本就上升了20%。
在一些行业,原材料价格上涨已经传导到了消费端。
今年以来,美的、奥克斯等家电企业已连续发出空调、洗衣机等商品的涨价通知,涨幅在5%-10%不等。

食用油、轮胎、纸巾更是全线涨价。
连快消巨头宝洁也宣布,今年9月起上调纸尿裤、卫生纸等日用品价格。
“这是我在宝洁33年来,原材料涨幅最大的一次。”近日,宝洁公司首席运营官乔恩-莫勒在宣布涨价时无奈地表示。
自去年下半年以来,全球经济趋向复苏,多国采取宽松货币政策,使大宗商品需求回升,铜、铁矿石、纸浆、原油、白糖、棉花等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涨。
根据证券时报报道,截至今年3月,57种主要大宗商品中,30种商品涨幅超过10%,原油、聚合MDI、阔叶橡胶等11种商品涨幅超过30%,纯苯年内涨幅更是超过50%。
被称为“工业筋骨”的铜,价格从2020年3月的35000元/吨,一度突破了70000元/吨,创历史新高。虽然后来又跌回6万元左右每吨,截至发稿,又即将突破75000元/吨。
铁矿石是钢铁最主要的原材料之一,5月6日普氏铁矿石指数涨至202.65美元/吨,历史上首次突破200美元大关。
……
一位家电行业人士说:“这是近十几年来最异常的一次涨价!”

“一天赚了一个季度的钱。”
今年2月,北京大兴区一家废铜收购站老板靠卖废铜,利润飙升了20倍。
2月3日起,铜价迎来快速上涨,2月底已经突破7万元/吨大关,为9年来历史新高。铜价的上涨也拉动了废铜价格的持续攀升。

▲图片来源:Mining.com
铜是一种性价比最高的导体材料,被广泛应用于家电、电力、建筑和新能源等行业,从日常家用的空调、电视机,再到高压输电等,都离不开铜。我国的制造业和建筑业消耗了全球约一半的铜。
从2021年2月3日起,铜价开始抑制不住地疯涨,2月底涨到每吨7万元,破历史新高。
是什么刺激了铜价的飙升?
在铜价开始飙升的这天,大洋彼岸的美国公布了一则消息:
美国众议院以218票对212票的投票结果,批准了拜登政府的1.9万亿美元经济救济法案。其中有一条,鼓励可持续技术和基础设施项目。
而铜是可持续发展、绿色经济的“基础设施”。
5G基建、充电桩、特高压、轨道交通等新基建建设,以及今年以来各国推进碳中和、碳达峰,发展风电和光电等绿色能源,提升终端领域电气化,都离不开铜。
数据显示,光电和风电设备对铜的使用率是传统发电系统的8-12倍;一辆传统汽车的用铜量为23千克,而新能源汽车的用铜量为83千克,是传统汽车的4倍。
在上述因素的推动下,铜的这轮涨价成为必然,更可怕的是,这种趋势还将持续。
高盛4月份发布主题为“铜是新石油”的报告,报告称如果发展绿色技术,到2030年铜的需求将大幅增加,最多将增加900%,也就是870万吨。
但从供应端来看,铜市场目前还没有为需求的增加做好准备。

▲数据来源:USGS,东方证券研究所
由于疫情加剧,全球主要的两个产铜国——智利和秘鲁的铜产量还在持续下滑。
地处南美的智利和秘鲁,为全球贡献了近40%的铜,但自疫情在全球爆发以来,南美疫情愈发严重,罢工、防疫封锁等措施,都严重影响了铜的产量。
高盛预计,到2030年,铜长期供应缺口将达到820万吨:
“如果不增加铜和其他关键金属的使用,用可再生能源替代石油的趋势就不会发生。”
受影响的不只是铜的需求。
原油是塑料、钢铁等化工类产品的原材料,2004年4月,国际基准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跌到每桶不到20美元,随后,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达成石油减产协议。
在需求加速恢复的情况下,原油减产超预期推动了原油价格上涨,进一步推动了产业链上塑料、钢铁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。
以油为例。美国农业部3月最新报告显示,2020/21年度,全球油菜籽产量为6959万吨,产出水平处于近5年均值以下。虽预估均值有所增加,但库存消费比为7.87%,而近五年平均值为10%,仍处于较低水平。

▲图片来源:瑞达期货
此外,我国一部分原材料受政策因素影响,供给出现缺口,推动了价格的飙升。
以造纸业为例,2020年我国进口废纸量为823.2万吨,占我国废纸产量20%左右。2020年9月1日起,新修订的《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》落地实施,要求到2020年年底前基本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。
这意味着,2021年起废纸浆将出现20%的缺口。而由于我国废纸回收率仅为50%,提升缓慢,短期内这个缺口将难以填补。
而且,“废固进口”不仅限制进口废纸,还波及废金属、废塑料的进口,导致这些原材料短期内出现短缺。

今年4月,广东一家玻璃深加工工厂的车间,没有工人忙碌的身影,也没有机器的轰鸣,冷冷清清。
春夏是玻璃销售旺季,往年到了这个时候,车间里昼夜灯火通明,工人加班加点,满负荷生产。今年以来,公司只能零星接到一些小订单,没有批量大单,车间无法开工。
“下游客户都在观望。”该公司负责人说,玻璃价格从2020年最低1200元/吨涨到2400多元/吨,价格翻了一番,下单的客户少了很多。
和这家玻璃加工厂被动“减产”不同,更多的企业则选择主动削减产能,有单也不接。
“卖一件食用油就亏几十块钱,卖得越多亏得越多”,有企业反映。
由于成本控制能力弱,很难独自消化掉原材料上涨带来的压力,一些中小企业只能限量出售,客户要1000件货,只发100件货。
“原材料价格暴涨,已接的订单基本都亏了,现在就是在硬扛,新订单更是不敢接了。”前述家装公司的老板对此深有体会。
他经营的装修公司属于中小型企业,材料成本占经营成本的50%-60%,原材料价格上涨10%-20%,净利润就基本没有了。

今年3月起,TCL、海信、美的、志高等家电企业,在家电行业的淡季集体宣布涨价,涨幅在10%-15%不等。
食用油也出现大幅涨价,超市里一桶40斤装的金龙鱼食用油,4月份之前的价格是110元,到5月份,就涨到了170元。
为了应对原材料涨价,大企业纷纷对产品涨价,小企业提到涨价却瑟瑟发抖。
“不敢提价太多,提价的结果是需求下滑,相当于把市场份额让给了竞争对手。”一家食用油厂商负责人表示。
在这个过程中,中小企业将面临淘汰压力,行业可能会经历一轮洗牌:
这些中小企业不敢接的订单,有可能都流向头部企业。这些头部企业在上游原材料经销商面前,更有议价能力。也有一些头部企业凭借自身实力与规模,可以与供货商签订长期价格协议,锁定合同价格,降低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。
有分析指出,这一轮原材料涨价,其实变相推高了行业进入门槛,加速了供应链、制造链以及产业链的份额向龙头行业快速集中。
“每一次大宗商品巨大波动的时候,都是大厂做大市场份额的时候。”一位分析师表示。

在东莞一家包装产业园里,聚集了十几家包装企业。
这些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,自2020年8月市场需求反弹以来,上游纸价也加快了提价的频率,这些处在中游的纸制品企业,就成了左右为难的“夹心层”。

我国纸业上游集中度高,原材料集中在太阳纸业、晨鸣纸业、博汇、华泰、中顺洁柔等几家龙头企业手中,行业高度集中给了这些头部企业很大的提价空间,而中游纸品企业面对提价,只有接受的份儿。
这些企业也试图通过提价,往下游释放一部分涨价带来的成本压力,但很快遇到了阻力——行业同质化严重,竞争激烈,只要提涨价,客户就跑了。
“企业还想经营下去,必须有订单。”一家造纸厂的采购经理说。
这些夹在中间进退维艰的纸制品公司,选择聚在这个产业园里,抱团取暖,整合资源。从2018年的那轮纸价上涨后,已经陆续有10多家纸制品企业进驻产业园,一起探索各种应对涨价压力的方法。
比如,一些企业把工厂两两合并,从而分摊掉一部分成本压力。产业园也在探索打造产业集群,将企业集中起来,共同向上游采购原材料,提高议价能力。
不过,他们也都明白,这只是应对涨价的权宜之计。根本的出路,还是要通过增加产品的附加值,提升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。
自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以来,深圳一家电路板企业开始优化产品结构。由于低端电路板原材料成本占比较高,约占40%,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较大,公司降低了这部分产品的产量,同时加大利润空间更大的高端电路板产能。
优化产品结构、增加科技含量高的高端产品的同时,企业还在效率上做文章。
位于山东兖州的宏河纸业,在它打造的智能立体仓库里,每天生产的4000多吨成品纸,在入库指令的指示下,自动找到合适的巷道,缓缓进入蜂巢式立体仓库,到达相应的货位。整个过程无需人工,全靠数字化和智能化带来的能力完成,提升了运营效率不说,还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。
政府层面也早已注意到涨价对企业带来的影响,并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,帮助企业应对挑战。
中小企业常年勤劳苦做,为绝大多数老百姓提供就业岗位,方便老百姓的起居及衣食住行,是产业经济的垫脚石。但他们抗风险能力弱,同时还在融资、公共资源分享、社会关注等方面相对处于边缘末端:
一有大的市场波动与风险,发挥着经济毛细血管作用的中小微企业,往往最先失血,最不容易被补血。即便处于困境,也不会像一些占据大量社会资源的大企业那样,在遇到困难时被关注与重视,甚至紧急救援。
就眼下而言,较为迫切的也是帮助中小微企业缓解压力,渡过难关,别让挺过了去年疫情的他们,倒在今年的原材料涨价上。

得合伙人,得天下!
万科总裁郁亮说,雇佣时代已经过去
合伙人时代已经到来!
把核心员工变为合伙人后,奇迹出现了!
华为,为什么能从4万元发展为1000多亿美元,成为世界500强?因为他在90年代就开始实行全员持股合伙人模式,开始与客户在全国建立合资公司。
韩都衣舍,2008年导入合伙人管理制度,连续10年在互联网服装品牌排名第一名,业绩突破20亿。
旭辉地产,2012年导入合伙人管理制度,连续6年业绩保持70%增长,成为地产行业超级黑马。
爱尔眼科,2014年导入合伙人管理制度,5年成为眼科连锁医疗第一名,市值达到800亿。
碧桂园,2014年导入合伙人管理制度,3年成为中国地产第一名,业绩突破5000亿。

越来越多中小型企业纷纷导入合伙人管理模式,培养核心人才,与公司形成利益、事业、命运共同体!
不是你要不要用合伙人管理模式,而是时代已经选择了合伙人管理模式!
老板不懂合伙人股权,如同埋下地雷!
【误区一】按出资比例来分配股权
在过去,如果公司启动资金是100万,出资70万的股东即便不参与创业,占股70%是常识;在现在,只出钱不干活的股东“掏大钱、占小股”已经成为常识。在过去,股东分股权的核心甚至唯一依据是“出多少钱”, 「钱」是最大变量。在现在,「人」是股权分配的最大变量。
【误区二】平分股权
据调查,企业股权结构易产生纠纷的3大情形:
企业的创始人与股东的股份比例为:1/3、1/3、1/3的占12%
企业的创始人与股东的股份比例为:50%、50%的占17%
企业的创始人与股东的股份比例为:40%、30%、30%的占16%

合伙人股权战争最大的导火索之一,是完全没有退出机制。比如,有的合伙人早期出资5万,持有公司30%股权。干满6个月就由于与团队不和主动离职了,或由于不胜任、健康原因或家庭变故等被动离职了。
老板不懂合伙人股权,失去市场机会!
15年前,马云如何锁定18罗汉,成就了今天阿里巴巴的神话?因为他一创业就有高人为他做清晰的股权规划及股权激励设计!
马云上市的事件告诉我们:
股权可以吸引人才(蔡崇信)
股权可以留住人才(18罗汉)
股权可以融资(孙正义)
股权可以打市场(与雅虎合作)
股权设计控股(马云不到10%控制公司)




企业如何进行股权控制:
马云持股7.4%却能掌控阿里巴巴,任正非持股不到1%却能手握大权。股权是企业的命脉,是老板的第一课,也是最重要的一课!企业一开始就决定了结束!


